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书香学院 > 正文

【青春访谈•第1期】 从青涩学子到基层优秀公务员的奋斗之路

2024年09月05日 15:23  点击:[]


[ 丽师文学与传媒学院优秀毕业生熊娟访谈录]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  青春风华录,智慧与梦想共飞扬 ——





一、隔着时空的对话:追忆青春

访谈者:韩敬源  丽江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

受访者:熊   娟  2009届语文教育专业2班毕业生  现为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砚池街道办主任  

韩敬源:熊娟同学,毕业多年了。你已经成长为学院骄傲的优秀毕业生。还能回忆起当年到丽师求学的情景吗?

熊  娟:记忆犹新。当时到校报到了,坐了20多个小时长途卧铺才到,母亲陪我去,怯懦、谨慎,只敢住15元一间房的小旅社。大学三年,收获良多。我谈不上是优秀毕业生,但进入社会这么多年,在每一岗位上,都努力工作、尽职尽责,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,对得起胸前的党徽。咱一直记着,哪怕初始学历只是大专,不高。但咱的道德品质可以很高、咱的能力素养可以很高、咱的责任心可以很强。这都有丽师的影响。

韩敬源:你在学校学习过程中,校园环境怎么样?还记得你在哪个班、班上有哪些有趣的同学吗?

熊  娟:当时校区在黑龙潭公园旁、象山脚下,校园面积不算大,但很漂亮。我和同学们三年时光过得都很快乐,每个角落的花花草草都记忆深刻。离开学校已经15年了,仍然记得我的06级语文教育专业2班。我的205宿舍,有来自南华的李梅、峨山的罗发燕、通海的葛蕊蕊、砚山的李宗艳,我亲爱的舍友们,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生活,幸福安定。也都记得班里其他同学,不是因为记性好,是因为大学时光很愉快,大家对我都很友好。

记得当时老师们带我们排练话剧“雷雨”,记得自己居然有勇气去参加“三寸阳光”比赛……现在回头想,可没那样的自信和勇气。

韩敬源:哪些老师的教育教学对你的成长影响较大?

熊  娟:教过我们的您,韩老师,年轻有活力,跟我们一边聊现代文学,一边讲你在西安的大学生活,所以我当时的现代文学是很好的。还有马金燕老师,瘦瘦弱弱但讲课有力,还有爱心,帮我介绍很好的家教兼职,被人关心的同时,也缓解了生活压力;班主任和建华老师,纳西话、普通话、英语,无障碍切换;图书馆的简青青老师……等等。

韩敬源:学院(中文系)的哪些学生活动是你记忆最深刻的?

熊  娟:一是中文系的党员培养活动上,如今回头来看,很负责、很规范,我当时在学校参与了各类入党积极分子的活动,影响了后来的一些处事风格。后来的工作道路顺利,也得益于在学校入党的培养;二是写作比赛,我有一次得了二等奖,我们宿舍的葛蕊蕊得了一等奖,对我俩激励很大,还因此,学校团委组织我们俩参加了一些户外采风活动,去宣科古乐实习作英语主持等等,开阔了眼界,树立起了自信心。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,一个高考英语成绩只有五六十分的人,大学期间的锻炼,我的英语口语居然被带得能在古城打工时,和外国人做无障碍交流。

韩敬源:你最喜欢的课程是哪些?主讲这些课程的老师授课的场景还记得吗?

熊  娟:您的现代文学第一,去年咱们班的微信群还有同学分享您的上课图片。幽默风趣,解读作品生动易记,真是记忆深刻。还有位老教授,很惭愧记不起名字了,是永胜人,出版了好多本书,他教的中国文学都很好,也一直记得他见面第一次,看过我的一篇文章表扬我“昭通作家群全国出名,昭通姑娘天生就有文学素养,好好学习、好好努力”。大学时的笔记和课本,我全部都带回家,留着。


韩敬源:上学时你喜欢的丽江美食是什么?你们宿舍最有趣的事能不能给2024级新同学分享一下?

熊  娟:腊排骨火锅,我们同学最爱去象山市场吃,便宜、味道好、卫生;杂锅菜,记得学校侧门门口一家小馆子,做的最好,我到现在还会自己在家里做,我们爸妈和妹妹也爱吃;还有忠义市场里有个白族嬢嬢做的木瓜凉粉,是我长这么大,吃过最好吃的,没有之一,只有她会不嫌麻烦,晒一些橘子皮、磨成粉撒进去,让整杯水都酸酸甜甜刚好。2017年我当了妈妈,利用产假,一大家人回了丽江,除了没吃着那个嬢嬢的木瓜凉粉,其他全部吃了一遍。

我们宿舍的6个姑娘,趣事很多,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也会有理念不合的时候,也会吵架,但我们会自省、我们会相互包容和尊重。我们会一起上课、一起放学、一起逛街、一起拍照,我们会讨论大学恋爱的可行性、自我保护的必要性,会给两个外貌特别优越的男孩子取代号,根据他们的球服编号命名,外语系永胜的男孩子叫10号,体育专业的一个临沧的男孩子是3号。该玩的时候玩,古城、白沙、虎跳峡……丽江的景点争取都走走,还带着广东游客爬没有路的象山摘野生菌!但该学的时候,我们认真学,作为女孩子自尊自爱保护好自己,和室友们相互监督、明眼识人。我们宿舍6个,现在都各自有不错的人生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熊娟获得“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会场留念


二、守望相助的奋斗:成长成才

韩敬源:我了解到你毕业后的奋斗之路并不轻松,能简要介绍一下你的求职之路吗?

熊  娟:巴黎奥运会上,全红婵回答记者的“谁不累啊!”。每个人的奋斗路,都不轻松,都需要付出努力。2009年6月,办理完毕业手续后,我回到了老家昭通市鲁甸县备考。寻思着给家里减轻负担,一边备考,一边在小餐馆打零工。当时一心向往当老师,自己的视野、格局也确实不宽,其他行业岗位都没怎么准备。9月份时,阴差阳错陪同学考试,被录取成为家乡一个村的大学生村官,开始了接触乡镇基层群众工作。人生规划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
2020年12月份,考上了老家另外一个乡镇的中学语文老师,由于特殊原因,临门一脚没去成,沮丧了一段时间。是老同志、领导同事和家里人鼓励,才没有自暴自弃,三个月后,居然把握住机会,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直接从大学生村官,考录成为乡镇副科级干部。我就一直很相信,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,遇到再大的挫折,都先不要垮、再努努力,新的转机也许就能抓住。

事实也证明,自己工作踏实、努力上进、诚恳待人,运气总是不会太差的。这些年来,在工作中总是能遇到很好的同事,服务的群众也都很好。一路来的不轻松,就显得无足轻重。


  熊娟工作期间,走访群众


韩敬源:你获得了云南省政府颁发的“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能讲讲这个奋斗历程吗?

熊  娟: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,我在乡镇工作,是先后担任组织委员、副镇长,长期负责村组的党建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、民政等工作。我们翻山越岭,一天走十几公里的山路,找水源解决群众用水问题。2016年年底,马上大女儿要出生了,组织关心,把我调动到了县委组织部,产假一结束,第一天返岗就是与领导一起下村入户,走访贫困群众,有老人家把我当亲孙女关心,挂钩他们的两年多,给我绣了十多双鞋垫。后来调整岗位担任副部长,专门参与负责全县的驻村工作队员管理,与扶贫办同志形成了良好配合,走遍了全县103个村(社区)。2018年底,参与到了卯家湾安置区的建设,这里成为全国跨区域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易迁安置区。鲁甸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打赢了脱贫攻坚战,建成、建好、服务好了卯家湾安置区,探索走出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实践之路。最大的荣誉,就是我有幸参与了这些历史性成就的过程。

韩敬源: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和精神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和激励?

熊  娟:影响很深刻,我自己反复学习她的事迹,也会问自己,我如果是张老师,我做得到吗?我敬佩的就是她的生命情怀,为她人的情怀,在这种“利他”的人生情怀里,自己就有理想存在,就不会空虚、不会迷失。我们身边的人也以她为榜样,全力让自己慎终如始、待人真心,为自己的行业去努力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熊娟工作场景照,右一为熊娟


三、精神家园的构筑:讲给学弟学妹的话

韩敬源:你觉得大学时代最好的学习状态是什么?

熊  娟:现在很多大学生出现两个极端,要么撒欢地玩,导致不能正常毕业、或者毕业了什么都不会做;要么埋头地学,无社交,导致毕业了交际圈太窄、心情不好了发泄的渠道都不知道,心灵脆弱、重则抑郁,或者只做自己认定的工作,无法变通,高不成低不就。

15年的毕业生活,衷心建议,大学时代:要玩好,珍惜青春时光;要学好,珍惜学生生涯;要和老师同学相处好,珍惜缘分和友谊。玩和学不冲突,真的不能因噎废食,不要玩物丧志。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,等步入社会、被现实鞭打才想起知识不够、技能不足、情商不高等等时,已经可能吃了很多亏。但也不必只读书,不懂人情世故、不懂人事变通。特别我们学习中文的,不管是鸡汤大道理、还是哲学新经验,至少文字上接触的比其他专业都多,更应该要灵活把握、提升修养。语文教育专业,没办法让我成为老师,但也可以运用到公文写作中,可以运用到抓教育工作中,可以让更尊重各个行业。

如遇此路不通,咱换一条啊!

韩敬源:时代在变,但也有不变的东西,大学时代的学习除了专业之外,谈谈参加学生活动、专业社团活动、文体活动、社会实践对成长的帮助。

熊  娟:这几年有很多网络新闻,我个人不能理解。比如知名大学毕业生饿死在出租房,我确实不太理解。还有很多硕博毕业,明明很优秀,确可能面临十多年居无定所、际遇不顺、工作不定,我也不太理解。家庭条件再差,没必要只会怨天尤人,这解决不了问题,没必要走歪门邪道,这先得害了自己。先想办法养活自己,找不到理想的工作,先干着供吃住每月800的工作,不丢人!咱是新时代的读书人,不能以“追求理想”为理由,把负担都转嫁给父母家人吧!考教师出了问题,咱抓紧看书、刷题准备下一场考公,机会也许就把握住了。出现上述问题,大概率还是因为眼高手低、不接地气,不了解社会现状。

时代在变、社会在变,国家不断在改革,也要求我们自己要不断地改变,才能适应新环境、新要求,“改变”的改,左边是一个己字,怎么改、怎么变,所以关键还是在自己啊。因而个人觉得,在学好专业,让自己“打铁自身硬”的基础上,十分有必要参加一些学生活动、专业社团活动、文体活动、社会实践,有助于有效社交、增强自信、提高适应能力,甚至在被拒绝和失败了中,有助于提升自我抗压能力。至少我自己是受益者,大学时参加过的每一场活动组织,至少让我掌握了两项技能:开阔眼界、遇事不大惊小怪;锻炼了统筹协调能力、什么岗位都能较快适应融入。

韩敬源:当年教你们的老师陆续退休,学院(中文系)又不断有新教师加入,时光流逝,但精神家园还在。也希望你工作之余再回丽江,回到母校,追忆青春的似水年华。最后说说对母校学院的期许。

熊  娟:2017年回去过一次,有机会,想约着老同学们再去看看,看看老师们,看看学弟学妹们。看看那曾经青春飞扬的记忆现场。恭贺母校升格为本科高校,祝丽江师范学院在新赛道上策马奔腾,祝学院发展越来越好,祝敬爱的老师们身体健康,家庭幸福!有机会我一定还要来看看新校园,追寻心中一直清晰美好的青春记忆!




上一条:【青春访谈·第2期】首届新闻毕业生,坚守丽江创业 下一条:书香文传|“最美读者”梁光芬——喜欢听歌阅读的美少女战士

关闭

校址: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| 邮编:674199
版权所有:丽江师范学院 | 行政邮箱: ljszed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