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跟随着“语”路生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的脚步,我踏上了滇西北的土地,先后来到了丽江市永胜县与华坪县。这段旅程于我而言,远非一次简单的调研和社会实践,它更像一堂深刻的教育课,一次心灵的洗礼,尤其是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所见所闻,让我对“推广普通话”的意义有了全新的、更为厚重的理解。

在永胜县和华坪县的乡村之间穿行,我最初怀揣的是一种“传授者”的心态,以为我们的任务是去“帮助”当地群众学习普通话,为他们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扇窗。然而,面前的世界很快修正了我的想法。我看到的,是村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,主动渴望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迫切眼神。在“幸福里”梨园社区与搬迁少数民族们的交流中,我意识到,普通话在这里不仅仅是沟通工具,更是他们对接市场、获取信息、学习技术、走出大山的“钥匙”。我们所做的,不是单向的给予,而是搭建一座桥梁,助力他们更稳、更快地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。推普,推的不仅是语音词汇,更是发展的机会与希望。
而此行最让我灵魂震撼的一站,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。在此之前,张桂梅校长和女高的故事于我而言,是新闻报道里的传奇。当我真正走进那座书写着“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”的校园,感受到那种近乎严苛却又充满大爱的氛围时,传奇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现实。我仿佛看到了女孩们清澈而坚定的目光,听到她们用略带乡音却无比努力的普通话朗读课文、宣誓理想。

我忽然深刻地理解了张校长为何如此强调学习、强调走出大山。对于这些女孩而言,流利的普通话,扎实的知识,是她们改变个人命运、回馈家庭、甚至未来反哺家乡最有力的武器。女高的精神内核与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的使命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共鸣: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,而语言则为教育插上翅膀,为振兴铺就道路。离开女高时,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与力量,我们所做的点滴工作,若能为此般伟大的事业添上一块砖瓦,便是无上的荣光。
回顾这段旅程,我褪去了最初的知识优越感,收获了满满的敬畏与责任感。我很荣幸,能成为这座“语言桥梁”的一名小小建设者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带着这份从永胜、华坪田野间和女高校园里汲取的力量,更坚定地投身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事业中。因为我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:标准动听的普通话,正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奋斗交响在一起,奏响着充满希望的、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