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团学工作 > 正文

“天雨流芳,畅谈鲁迅”——文学与传媒学院6月读书分享会

2022年06月13日 17:02  点击:[]

6月10日下午,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学院专业图书室举办读书分享会。本次分享会的主题主要围绕鲁迅作品展开,2020级各班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读书分享会,本次读书分享会由2020级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梁丽雯主持

文秘班郑雨同学分享了鲁迅经典作品集《朝花夕拾》中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一,她表示作者将百草园描写得绿意盎然又生机勃勃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书先生的古板方正,但书屋的规矩束缚并未让三味书屋失去自身的活力。文章创作的背景是鲁迅与北洋军阀作斗争之时,作者被迫辗转流徒,心情苦闷以至于常常回忆年少之时。郑雨同学认为,这篇文章之所以到现在依然受人们喜爱,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压力,逐渐成长努力生活的同时,能够在作品中重新找寻失落已久的纯真,让人不那么遗憾。



语教一班的何郑基同学分享感悟。他从鲁迅的两次觉醒谈起:第一次觉醒是《父亲的病》中所描写的两位“名医”,父亲在“名医”荒唐的治疗下去世,这段经历无疑给年幼的鲁迅内心留下了极大的伤痛,让他对传统中医深恶痛绝,于是作者选择去日本求医,走异路。第二次觉醒是在日本求医过程中,放映影片时,那些为枪毙中国人而喝彩的中国人深深刺痛了作者的心,从此作者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。鲁迅面对着黑白颠倒的世界不断发问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由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......”“希望本是无所谓的.....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”“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”。何郑基说:“鲁迅是一位现实的、悲观的理想主义者,先生冷眼看世间,满目惨淡,正视内忧外患,他心里的悲凉恐怕无几人可企及。但他却不断击碎黑暗,放出光明。在呐喊中彷徨,在彷徨中看到野草,看到无限的生命。”

 

 

紧接着,新闻班的李强芬同学给我们分享了鲁迅的《祝福》,她说:“祥林嫂在充满祝福的夜晚孤独离去,周围人对她前后的态度变化以及她的遭遇,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最强烈的控诉。”语教二班的张颖为我们分享了《孔乙己》,孔乙己是一个善良、热心的读书人,茴香豆还要分发给别人之后自己才吃,还很热心的教人写字,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。张颖说:“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,他有着读书人清高的思想,看不起劳动人民。在科举失利后,他不愿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。孔乙己的死是社会制度的悲剧也是观念的悲剧。”接着语教三班的颜灿分享了小说集《呐喊》中《药》,鲁迅的《呐喊》是字字嘶哑、声声泣血,而《药》成了觉醒的骸骨悲情。鲁迅在小说《药》的结尾为革命者的坟墓增添一个花环,他在《呐喊》自序中调侃这种现象是“听将令”,它蕴含了鲁迅对于历史与未来的深刻判断:斯者已逝,火种不灭。

 

 

梁丽雯老师在最后总结中谈了她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感悟。“在年幼时,鲁迅在老师心中没有那么出彩,他好像只是被人们推上了神坛而已。然而到了三十而立之年,再次来读鲁迅才能够感受到他文章的深刻,那是真正看透了世态炎凉但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希望。”梁老师由鲁迅联想到庄子,她说:“庄子是冷眼看世界,但他是一个拥有慈悲心肠的人,冷眼看世界但依然爱这个世界,鲁迅也是这样。鲁迅看起来怼天怼地,人们会感觉他是浑身包裹着刺的人,但是细看,他怼天怼地里面深藏的是对国家的大爱,对天下苍生的热心肠。”现在掀起了一股读鲁迅热,在梁老师看来,追捧鲁迅是在追捧鲁迅精神。鲁迅的文字之所以被喜闻乐道,大抵是因为他说出了很多人想说但是不敢说的心里话,而且说得直抵人心。梁老师说“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狂人,一腔热血,见证世界的黑暗。可悲的是狂人只能藏在心里,现实生活中似乎每个人都活成了阿Q,自我安慰,自我欺瞒,与残酷的世界握手言和,把酒言欢。我们之所以羡慕鲁迅,是羡慕他始终敢于做自己的底气;我们之所以佩服鲁迅,是佩服他在做自己的同时还敢于批判世界的硬气”。

上一条:文学与传媒学院新生迎新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条:展现风采,活出自我——校园短视频大赛

关闭

校址: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| 邮编:674199
版权所有:丽江师范学院 | 行政邮箱: ljszedu@163.com